如何規避專利交易中的風險?
引言:專利交易涉及到财产权转让,其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为了避免潜在的欺诈行为,受让人在购买專利之前应该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風險。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規避專利交易中的風險。
1.1 專利權人的故意欺詐行爲
某些專利權人可能會故意申請明知不應獲得的專利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專利權,並在交易過程中隱瞞真相,出于營利目的將專利進行轉讓。
1.2 欺詐行爲與專利授權
濫用專利授權與濫用專利權是兩種不同的行爲。前者的專利授權存在缺陷,應被宣告無效;後者的專利授權程序正當,應予以保護。
2.1 專利有效性評估
對于受讓人而言,首先需要評估專利的有效性。評估包括查詢專利法律狀態,確定專利權在目前階段是否有效;檢索專利是否有失效風險,評估轉讓過程中的有效性;檢索專利是否存在侵權風險,評估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性。若存在權利沖突,應主動協商達成互相許可協議。
2.2 專利價值評估
專利價值主要基于未來經濟效益評估,但必須以專利的有效性爲前提。從法律角度考慮,應考慮法定時限,靠近進入公有技術領域的專利價值較低;保護範圍越窄的專利價值也較低。此外,還需要專利權人提供的工藝流程、工程圖紙等資料來輔助實施,並確保真實完整的研發、生産記錄。
2.3 專利交易的合法性
對于包含專利權的轉讓,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必須遵守公平協商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客體,如自然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經營企業等,明確規定了專利轉讓涉及的登記公告、作價評估、最高出資比例等規定,以保障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4 明確風險責任
在轉讓合同中,受讓人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對專利的效力承擔缺陷擔保責任。這包括確保專利不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權利,確保申請過程中沒有不當行爲,並確保專利滿足專利法的授權條件。受讓人還可以明確無效專利應退還轉讓費用,並可以選擇分期支付或提成支付方式。
2.5 建立應急和預警機制
建立專利應急和預警機制可預防侵權行爲的發生,並及時采取措施應對。該機制具備前瞻性,能早發現侵權行爲並制定對策;具備導向性,可確定技術領域中專利技術的缺口,引導企業自主研發;具備戰略性,通過分析爲企業提供進一步發展趨勢的規劃,以最大化專利權益。
结论:为了避免專利交易中的風險,受让人应从專利有效性评估、專利价值评估、交易合法性、明确風險责任和建立应急预警机制等方面着手。通过全面评估和采取相应措施,受让人可以降低專利交易中的風險,并保护自身的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