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目前最普遍科技項目之一,不僅大大提升企業知名度,還可以享受幾十萬資金獎補及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專利是重中之重,但究竟需要多少個專利才能通過認定?
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中對專利數量的規定較爲模糊,僅明確了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即可滿足知識産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然而,這並非意味著企業只需滿足這一最低標准即可高枕無憂。
高企認定不僅考核知識産權,還會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評估。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研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産力,包括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許可、産品開發等方式。
平均年成果转化5项及以上得分为 25-30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4项及以上得分为 19-24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3项及以上得分为 13-18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2项及以上得分为 7-12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1项及以上得分为 1-6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0项及以上得分为 0分。
由此可見,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與得分呈正相關關系。而專利作爲科技成果的重要證明形式,在科技成果轉化評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高企認定還會對企業的研發費用進行審核。研發費用是企業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包括人員工資、測試費用、材料費用等。
一個企業,若三年內只産生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其開展研發項目的費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對于一個中型的年銷售額5000萬的企業而言,其而研發費用至少應達到250萬。平均到5個實用新型專利上。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發費用高達五十多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麽是申報材料作假,要麽研發管理制度存在問題。而如果按照15個專利來看:産生一個專利所需的研發費用爲17萬。這就相對正常了。
高新技術企業審核中,企業高新技術産品的銷售收入要達到60%以上。也就說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于高新技術産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術産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術産品的證書,但一定要有專利和檢測報告等證明文件相對應。因此,專利越多,所覆蓋的産品範圍越廣,可計入高新技術産品銷售收入的産品就越多。
對于産品數量較少的企業而言,幾乎可以達到100%的的高新技術産品收入,而一個産品可以對應多個專利,這對高新技術産品的評判是非常有利的。但有些企業産品種類較多,那用大量專利來附帶産品面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若專利數量太少,會出現高新技術産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就算強行歸集進去,也不會認可。
假設企業擁有10類産品,銷售收入都比較平均,但對應的只有6個專利,那在1個專利對應1個産品的情況下才勉強符合要求,若其中出現2個專利對應1個産品,或有1個專利技術含量較低,其對應的産品不被認可爲高新技術産品。則會出現高新技術産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若企業擁有18個專利,平均每個産品可對應1.8個專利。就算其中出現數個專利對應1個産品,或有個別專利技術含量不達標的情況。對結果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僅滿足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的最低標准,風險較大,成功率較低。而建議企業申請15-18個專利,不僅可以提高知識産權得分,還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降低研發費用虛高的風險,提升高新技術産品銷售收入占比,從而大大提高高企認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