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科技企業來說,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好處多多,不僅能得到政策支持,還能提升企業競爭力。不過申請時,企業常常搞不懂認定條件和知識産權要求,像“買的專利能不能用來申請高企”這個問題就很受關注。本文會詳細講講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關鍵要求,還會專業解答知識産權相關疑問。
?想成功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得滿足下面這八個核心條件,這是申請的基本門檻:
企業要在中國內地(不包括港澳台)注冊成立一年以上,並且是居民企業。這樣能保證企業運營穩定,爲後續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基礎。
企業得在最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拿到對主要産品(服務)技術有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産權所有權。能用來申請的知識産權類型挺多,像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符合條件的外觀設計專利,還有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以及軟件著作權等。這些知識産權很能體現企業技術實力,是認定高企的關鍵指標之一。
企業的産品或服務得屬于國家重點扶持的高科技領域,具體有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這八個領域。這能讓企業發展和國家科技戰略契合,推動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
企業搞研發和技術創新的科技人員,占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能低于10%。科技人員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這個比例要求說明企業重視技術研發,也保證了企業有持續創新能力。
企業要持續搞研發活動,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得符合標准。大概是這樣:最近一年銷售收入不到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能低于5%;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到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能低于4%;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的企業,比例不能低于3%。而且,企業在內地發生的研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能低于60%。這能鼓勵企業多投入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保證研發活動主要在內地進行。
高新技術産品或服務的收入,得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這能直接看出企業核心業務和高新技術結合得緊不緊密,保證企業主要收入都來自和高新技術有關的産品或服務,體現企業的高新技術屬性。
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綜合指標要達到70分以上。這個指標由四部分組成,知識産權最多30分、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最多20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最多30分、企業成長性最多20分。這個評價體系能全面衡量企業創新實力,引導企業從多個方面提升創新能力。
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不能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者嚴重環境違法行爲。合規經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這樣能保證企業在搞技術創新的時候,也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
?知識産權是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申報時常常對知識産權要求有疑惑,下面爲您詳細解答:
答案是可以,但得滿足一定條件。企業通過受讓等方式拿到的專利,只要能在技術上對主要産品或服務起到核心支持作用,而且企業擁有所有權,就能用來申報高企。不過要注意,專利的權屬人必須是申請企業,而且專利要在中國境內獲得授權或審批審定,還得在法律有效保護期內。
按Ⅱ類評價的知識産權,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時只能用一次。要是企業第一次申請沒成功,下次申請時,用過的Ⅱ類知識産權還能接著用。這個規定給企業留了點犯錯的空間,鼓勵企業積極申報。還有,申請高企和資格存續期內,如果知識産權有好幾個權屬人,申請時只能有一個權屬人用。另外,企業申請認定時,用的知識産權有效期得能覆蓋高企證書的3年有效期,要是證書有效期內專利提前失效,就不算有效專利了。
申請認定時,判斷專利是否有效,要看企業申請認定前有沒有拿到授權證書或授權通知書,還得能提供繳費收據。這個標准明確了判斷專利有效的依據,能保證企業提供的知識産權是真的有效。
企業在准備高企申報材料時,需仔細核對上述八大條件,確保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特別是在知識産權方面,要嚴格按照規定篩選符合條件的知識産權,無論是自主研發還是購買的專利,都要保證權屬清晰、有效且能對主要産品或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同時,企業要注重日常的研發管理和數據積累,確保研發費用核算准確、科技人員比例達標、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升,爲高企申報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篇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