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法的本质来说,就是企業公开技术方案换取国家法律对该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保护,即公开换保护。在我国专利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进行专利申请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专利权. 在自己的专利权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專利管理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调查处理,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擁有專利還有哪些好處呢?
從根本上說,專利必須是一種能賺錢的東西,對于一些個人因爲申請專利而散盡家財的事情我實在是不敢贊同。愛迪生爲什麽那麽有錢,可不是因爲他是個著名的發明家,而因爲他是很多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任何其他人要制造或者使用愛迪生發明的專利技術,就要交給愛迪生很大一筆專利費。
在不一次性轉讓自己的專利權的情況下,可以許可其他人實施自己的專利,向被許可人收取一定的許可實施費。通過許可實施使用費賺錢是絕大多數專利優勢企業的做法,世界上最著名的依靠專利權盈利的公司就是美國高通公司,世界上所有的手機生産商都要向高通公司繳納專利費,因爲高通公司擁有在手機領域的絕大多數關鍵技術的專利。
我國依靠專利權盈利的最著名的企業是深圳朗科公司,優盤是朗科公司的專利。朗科公司已經不需要銷售優盤了,世界上任何一個生産銷售優盤的企業,都必須向朗科公司繳納專利費,當然朗科公司就沒必要生産優盤了,反正一樣坐地收錢。
專利實施許可分爲三種形式,分別是普通實施許可、排他實施許可和獨占實施許可。
1、專利權人還可以繼續許可其他人實施該項專利;
2、專利權人自己也可以實施該項專利;
3、一旦該項專利被其他人侵權,被許可人只能與專利權人一起起訴侵權人,或者受專利權人的許可單獨起訴侵權人,而不能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單獨起訴侵權人。
排他實施許可指的是只能由專利權人和被許可人實施該項專利,專利權人不能再許可其他人實施該項專利,其他人侵犯專利權時如果專利權人不起訴,則被許可人可以自己起訴侵權人。
獨占實施許可指的是只能由被許可人實施該項專利,連專利權人自己也不可以實施該項專利,其他人侵犯專利權時,被許可人可以自己起訴侵權人。
許可實施專利也需要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也需要專利代理人的參與,需要在國家知識産權局將合同備案。備案的事情當然也是交給專利代理人來做。
專利池也是一種常見的概念。指的是在某個技術領域擁有關鍵技術專利的幾家大公司聯合起來,將各自擁有的專利一起拿出來放入專利池,這幾家大公司互相之間不收取專利使用費,一同向他們以外的使用者收取專利許可實施使用費,就好像水泊梁山坐地分贓一樣。
專利池其實就是專利聯合許可協議。
世界上最有名的專利池就是讓中國企業一敗塗地的DVD專利池。中國的DVD産量占全球市場的80%左右,但是中國國産品牌實際上已經全軍覆沒,這全是飛利浦、先鋒之類的DVD專利技術巨頭牽頭的專利池搞的鬼。
國家標准與專利的關系
目前中國還實行著大力推動專利申請數量的政策,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都把加大專利申請數量當作一項基本政策。每個省每個市具體的獎勵政策都有所不同,要看申請人本地政府的具體政策而定。
知識産權是可以作爲企業注冊資本進行投資的,經過知識産權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之類的評估手續之後,花費幾千塊申請到的專利有可能變成幾千萬元的注冊資産,就好像證券投資市場原本一文不值的股票瞬間就讓發行人獲得數億的流動資金一樣。
中國現行公司法規定知識産權可以作爲企業注冊資本投資入股,只要現金出資比率不低于總注冊資本的30%即可。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很多采用專利權投資入股的企業,注冊資産總共才3000萬,兩個專利就作價2000萬。
只要經過合法的手續,你的專利權就有可能瞬間變成幾百萬上千萬元的注冊資産,真香。
很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對于知識産權優勢企業的獎勵政策。將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評爲知識産權試點、示範或優勢企業,在很多方面都享受特殊政策或者照顧,政府層面的這些非資金類型的隱性支持的作用比直接的資金支持作用更大,自不待言。評定知識産權優勢企業的標准,比如:專利年申請量,發明專利比例,著名商標數量,制定國家或行業技術標准,等等。
對知識産權優勢企業進行扶持,比如:向國家和相關部門推薦優惠,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級重大産業化項目,視企業開展工作的情況每年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政府邀請知識産權專家來企業指導、咨詢和服務;爲企業開展知識産權宣傳教育和人員培訓,幫助和支持企業積極應對知識産權侵權案件,並爲其提供法律援助,等等。
新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能夠繼續享受15%的優惠稅率,普通企業實施25%的統一稅率。僅僅是少收稅一項,企業能夠獲得多大的利益不用我說。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實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識産權是首要指標,所占分值高達30分。一個發明專利或其它六個知識産權(比如六項實用新型)可以獲得30分,而企業只有總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算達標。
可想而知,授權專利的數量對于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專利數量不夠就評不上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標要求的70分中,其他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知識産權的30分拿不到,那麽高新技術企業想也別想。在沒有自主申請的專利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購買專利,或者獲得獨占實施許可的形式獲取足夠的知識産權評分,也可以拿到高新技術企業評定標准的30分。
在一個市場內占有主導地位的公司,其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基本上也會是這個行業內的領頭羊。如果一個公司在該行業的關鍵技術上具有專利權,那麽它在該行業內必然占據相對較高的市場地位。銷售沒有專利權的公司的産品,後患深遠。假如該公司的産品侵犯了某公司的專利權,你銷售該公司的産品也很有可能隨之侵犯專利權。雖然你可能是無心之失,但是在法庭上你無從辯解。
換個角度考慮,要想你的産品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申請多多益善的專利是至關重要的。申請了專利,在進行市場推廣和廣告宣傳的時候明顯具有更強的優勢,面對自己的代理商和客戶也具有更足的底氣,敢于以更高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産品,理直氣壯地證明自己的産品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
擁有較多數量的專利,必然使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變得更爲值得信任。
專利文獻是個技術寶庫,會使用它的企業可以節省大筆的研發費用,有資料統計如果技術開發之前進行充分的專利文獻檢索,無論是開發時間還是耗費資金都可以節省一半。可惜的是,別說檢索專利文獻了,就是一些比較有規模的企業在研發之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專利文獻這回事。
專利申請文件是專利維權的基礎,而專利文獻檢索就是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的基礎。
在技術開發前進行充分的專利檢索,既避免了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又可以了解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的研發方向和目標,避免做無用功的同時也可以避免侵犯對方的專利權。
對于專利技術的檢索,企業可以委托代理機構進行檢索,規模較大的企業常常自己配備專職的專利管理部門,專門從事專利技術的檢索、競爭對手專利監控和專利申請工作。
這是一種比較高深的功夫了,武功沒有登峰造極的普通高手還做不到這一點。歐美發達國家很多大企業常常做這樣的事。
1、企業本身具有很多很多子公司或者被自己實際控制的公司,于是該公司不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專利,以自己的子公司的名義申請專利,而且將很多項專利分給很多家子公司申請專利。效果就是,競爭對手查詢該公司的專利權時,看起來該公司對某項技術沒有專利權,但一旦使用該項技術,就會說不定從哪裏冒出來一個公司起訴其侵犯專利權。
這也使競爭對手無從掌握該公司的技術研發方向和專利申請方向。有的企業甚至故意將自己的名稱寫錯,企業名稱差一個字母就在專利查詢系統中檢索不到該公司的名稱。雖然檢索不到,但權利仍然是實際存在的,稍不小心就可能中了對方的圈套。
2、專利申請文件寫得模糊不清,不易檢索。有的企業故意將自己的專利申請寫得莫名其妙,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比如有個最牛的打印機企業,將關于墨盒的專利標題寫成一種容納液體的容器,而且專利文獻全篇沒有出現任何關于打印機和墨盒的字樣。
注意:这种策略要慎行,一招不慎有可能因为专利文件公开不充分而导致不能授权。
企業規模不大,行業地位不高,市場知名度不響,怎麽辦?
多申請幾項專利能夠快速提升自己的行業內的名望和市場上的地位。道理很簡單,申請專利的費用和門檻都不高,投入較少的資金和精力獲得一定數量的專利權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尤其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審查標准很低,獲得專利權非常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一定數量的專利以塑造自己的企業形象,即便是充充門面,申請專利也是非常有用的。
專利申請並不一定是爲了保護自己的技術,也可能是爲了廣告宣傳、改善形象等特殊目的,充充門面也總比沒有強。對于個人,專利代表了水平,能夠獲得畢業證,能夠獲得領導的賞識,能加薪升職;對于企業,專利代表了企業實力,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政府的扶持,稅收的照顧;對于國家,專利代表了國家實力,科技的水平,能夠增強國民信心,獲得更大發展。
了解行業內專利技術的進展是屬于公司內部研發的事務,而積極進取地根據專利文獻的檢索結果,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規劃申請專利,就使公司的知識産權戰略從單一的專利申請上升到企業競爭策略的境界。經過精心策劃之後的專利申請,可以起到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
充分地檢索現有地專利文獻之後,公司可以通過對本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的分析,得到對手目前主要的研發熱點所在。如果研發體系及時到位的話,就可以刻意地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將其要申請專利的技術內容申請專利,人爲地阻礙競爭對手獲得專利權。
有的時候某些技術內容可能本身也價值不高,但是一旦被競爭對手申請到專利也比較麻煩。國際上很多大公司對于這種情況的應對措施是,搶先在專利文獻上將這些技術公布出來,這些技術一旦成爲公開的,則任何公司都不可以將之申請專利。
這也就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申請專利之後本身就處于不敗之地,大不了退回原地,不勝不敗,可一旦勝利卻是前進一大步。
我們建議企業申請越多的專利越好,原因也是因爲申請專利的費用不過是幾千塊,但起訴別人之後,別人要來無效掉你的專利,所需要的成本將是專利申請費用的十倍。換言之,被起訴人將比專利權人面臨更大的實際困難。即便是一種大街上常見的東西申請了專利,其被無效的實際難度仍然是較大的,因爲現有技術的證據主要是書面證據,大街上常見的東西很難取得確切的證據證明它公開使用的時間。
當專利權人具有少數幾項專利權的時候,依次進行無效還有可能。但若專利權人具有成百上千項專利的話,被起訴人幾乎毫無辦法進行抵抗,依次進行無效的成本高得無法想象。
對于中國人來說,評職稱,評教授,入戶積分,碩士博士畢業都要求科研成果。還有申請省市部級各類科技項目資助,以及什麽長江學者、百人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還有各省市的科技計劃項目,各企業提供的科研資助資金,也都需要申請人具有較多的學術成果,所以擁有專利會有明顯的優勢。
擁有專利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會有很多很多的好處,其實,國家爲了做好知識産權興國、強國這個戰略,對專利申請等有很多扶持政策。申請一個專利花不了多少錢,但對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會起到強有力的保障作用。不過申請專利時,還是要選比較好實力,和專業負責的知識産權代理機構,來爲您的知識産權戰略保駕護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