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布局是指企業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企業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業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
作为專利布局的成果,企業的专利组合应该具备一定的数量规模,保护层级分明、功效齐备,从而获得在特定领域的专利竞争优势。
專利布局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实在产品立项之前就需要进行专利分析和專利布局,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案,确保设计出的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避免专利侵权。但是早期的专利评估,会比较粗略,大致看看你想要投入开发的产品有没有同质化的产品专利。专利申请时,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比较容易通过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也不强,发明专利最难通过,保护效果也最好。但是发明专利目前也是最难申请的。所以,本章节的内容都是针对发明专利。
首先来看看,专利是什么?专利(patent)从字面上讲,专利即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技术信息的90%-95%。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除了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還應當具備:適度揭露性。
适度揭露(adequate disclosure)的定义:为促进产业发展,国家赋予发明人独占的利益,而发明人则需充份描述其发明的结构与运用方式,以便利他人在取得发明人同意或专利到期之后,能够实施此发明,或是透过专利授权实现发明或者再利用再发明。如此,一个有价值的发明能对社会、国家发展有所贡献。
每一个产品都包含了多项技术,每一项技术都有相应的标准组织负责标准化运作,比如3G、4G再到5G,USB type-C等技术,都有相应的标准组织。一般大公司都会派人参与到这些标准组织中,推动自己的技术方案写入标准,同时在这些技术方案涉及的领域布局专利。一旦自己的技术方案被写入标准,相应的专利就很容易成为核心专利,所有用到这项专利的企業都必须交专利费。就像国内的手机厂商,都必须给高通交专利费,因为高通在4G和5G领域有很多核心专利。
对于一些初创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参与标准组织,怎么布局专利呢?專利布局首先要进行专利分析,了解业界已经有了哪些专利。利用专利的公开性,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别人已经想到,已经试过,已经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專利布局可以通过专题进行,也可以在产品立项之前专门通过一个预研项目进行。首先通过专利网站检索出产品涉及的技术领域已经有哪些专利?这些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点)是什么?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避开这些专利的保护点,对于无法避开的专利,需要研究如何取得专利授权,避免产品发布后面临专利侵权风险。
專利分析時可以做一個表格,包含專利名稱、發明人、申請日期、有效期和權利要求等。然後再分析技術方案涉及的標准文檔,通過專利分析表格和標准文檔,就能很快得出結論:産品的技術方案是否有專利風險。如果有專利風險,就需要想辦法獲得授權。獲得授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授權,一種是間接授權。直接授權就是找專利發明人獲取授權。間接授權就是從已經獲取授權的公司購買産品,間接獲得授權。
通过分析,如果发现产品的技术方案在业界还没有使用过,没有专利风险。那就要抓紧进行專利布局,确保产品发布之前向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因为产品发布时就相当于对产品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事实披露,这之后再去申请专利,就很难通过。專利布局最重要的是产生有创意的Idea,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借用一些创新方法:比如头脑风暴和TRIZ理论等,能够快速的进行发明创新。
對于沒有撰寫過專利文件的公司,建議通過代理機構來申請專利。因爲撰寫專利裏面的權利要求需要有豐富的經驗。與代理機構合作很簡單,只需要提供專利Idea和說明書給代理機構即可。
对于缺乏知识产权基础的公司,建议先有量,再有质。先把專利布局搞成全员运动,让员工对专利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再去提升专利的质。
可以通过配套的管理方法来鼓励专利申请。利用KPI和即时激励引导员工全员参与專利布局。每个开发者才在开发中的创新才是专利真正的源头,需要全员都有专利意识。如何把发动全员参与專利布局?总共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专利做成KPI,形成全员專利布局的态势。把專利變成一種常態。甚至,有些技術預研項目的交付目標,就是交付專利。
第二步,建立一個完善的,幫助員工輸出專利的平台。要保持知識産權方面的持續積累,大量資金和人員的投入是第一位的。在整個研發流程中,需要關注如何幫助員工取得專利。
第三步,績效和激勵機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知识产权积累的保证,对于提出专利Idea的员工,可以设置丰厚的奖金。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置专利墙, 对于重要专利的发明人,在专利墙上进行宣传和表扬。这种荣誉感可以激发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于普通的专利,只要通过Idea评审,就会给予现金奖励。
人人專利,每個項目都挖掘專利。這個勢頭起來之後,很多人就會爲了專利而專利。可能會産生一大堆的垃圾專利。于是,先固化,再僵化,再優化的絕招,又一次運用到專利上面來了。
當專利數量上來以後,通過改板激勵機制進行引導,不再追求專利數量,開始追求,專利的質量。在專利的評審方法上,也嚴格要求創新性、可舉證性等等。專利考核,不但考核數量,同時考核,申請成功率。
我們曾經在一個産品的問題上面,苦苦找不到解決答案。一個問題攻關2年多,嘗試了各種手段,都沒有進展。後來,就在用相關的設計,去找一些專利,希望得到一些啓示。後來通過這些專利給我們的啓發,不但解決了問題,同時還找到創新點,發明了自己的專利。通過供應商了解友商的解決措施,通過專利的反查、規避業界專利的風險,並挖掘出新的專利。
一般我們通常是碰到糾紛或者問題之後才細致的研究專利
我们把專利布局放在整个开发环节的总体设计阶段。是希望大家在总体设计阶段,就可以通过反查对手的专利,在设计阶段能够借鉴到竞争对手的方案。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到规避专利纠纷。同时在产品设计中,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另外专利是充分公开的,可以通过别人的专利内容得到很多思路和启发。
初創公司應該注重知識産權保護。
初創公司的産品,還是應該找到自己的創新點,這樣才有東西可保護。而不是簡單的做別人做過的事情。通常對于科技型創業企業來說,創業期的工作是艱難的,可能很多創業人都無暇顧及到知識産權的保護,但是這並不是放棄知識産權權利的理由。權利一旦失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萬燕VCD的案例來進行說明:大多數80在90年代初期應該都聽過一句廣告詞世界上第一台VCD誕生的地方---萬燕,但是萬燕的存活期也僅僅不到一年,爲什麽?不可否認萬燕是真真正正第一個做出VCD的廠家,其老總在研究了MPEG2的相關技術後,對其進行改進,形成了當時風靡全國,並且具有中國特色的VCD産業,但是在隨後的市場上,我們更多的聽到的是新科,愛多,先科等等其他牌子的VCD,唯獨沒有萬燕,爲什麽呢?據了解,萬燕的首批量産機出來後,大部分被其他廠家買去進行解剖仿造。就這樣帶動了一批VCD廠商的出現。但是萬燕沒有轍,爲什麽?時隔多年後,記者采訪當時萬燕的老板江萬勐,也承認未申請VCD技術的相關專利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④ 需要做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评估,避免产品出来之后,被下架,那么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付之东流。如同,例如国产大量扭扭平衡车在美国因为专利侵权被全面下架。
路障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必需的一種或幾種技術解決方案申請專利,形成路障式專利的布局模式。
路障式布局的優點是申請與維護成本較低,但缺點是給競爭者繞過己方所設置的障礙留下了一定的空間,競爭者有機會通過回避設計突破障礙,而且在己方專利的啓發下,競爭者研發成本較低。只有當技術解決方案是實現某一技術主題目標所必需的,競爭者很難繞開它,回避設計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時,才適宜用這種模式。
采用這種模式進行布局的企業必須對某特定技術領域的創新狀況有比較全面、准確的把握,特別是對競爭者的創新能力有較多的了解和認識。該模式較爲適合技術領先型企業在阻擊申請策略中采用。
例如,高通公司布局了CDMA的基础专利,使得无论是WCDMA、TD-SCDMA,还是CDMA2000的3G通信标准,都无法绕开其基础专利这一路障型专利。再如,苹果公司针对手机及电脑触摸技术进行的專利布局,也给竞争者回避其设计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城牆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所有規避設計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城牆式系列專利的布局模式。
城牆式布局可以抵禦競爭者侵入自己的技術領地,不給競爭者進行規避設計和尋找替代方案的任何空間。
當圍繞某一個技術主題有多種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每種方案都能夠達到類似的功能和效果時,就可以使用這種布局模式形成一道圍牆,以防止競爭者有任何的縫隙可以用來回避。
例如,若用A方法能制造某产品,就必须考虑制造同一产品的B方法、C方法等,具体的例子是,从 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到某一活性物质,就必须考虑通过化学全合成、从天然物中提取以及半合成或结构修饰等途径得到该活性物质,然后将这几种途径的方法一一申请专利,这就是城墙式布局。
地毯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所有技術解決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地毯式專利網的布局模式。
這是一種甯可錯置一千,不可漏過一件的布局模式。采用這種布局,通過進行充分的專利挖掘,往往可以獲得大量的專利,圍繞某一技術主題形成牢固的專利網,因而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技術,阻止競爭者進入。一旦競爭者進入,還可以通過專利訴訟等方式將其趕出自己的保護區。這種布局模式的缺點是需要大量資金以及研發人力的配合,投入成本高,並且在缺乏系統的布局策略時容易演變成爲專利而專利,容易出現專利泛濫卻無法發揮預期效果的情形。
这种專利布局模式比较适合在某一技术领域内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各种研发方向都有研发成果产生,且期望快速与技术领先企業相抗衡的企業在专利网策略中使用,也适用于专利产出较多的电子或半导体行业,但不太适用于医药、生物或化工类行业。
例如,IBM的專利布局模式就是地毯式布局的典型代表,IBM在任何ICT技术类目中,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每年靠大量专利即可取得丰厚的许可转让收益,而无需巧取豪夺、兴师动诉。IBM被称为创造价值的艺术家。
丛林式專利布局也有称此种布局为糖衣式,就像糖衣一样与基础专利如影随形,就像大树周围的丛林环绕在基础专利的四周,进不来也出不去。此种布局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基础性专利掌握在竞争对手的手中,那么就可以针对该專利技術申请大量的外围专利,用多个外围专利来包围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就像大树周围的灌木丛一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阻遏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向四周拓展,从而极大的削弱对手基础專利的價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专利交叉许可来换取对手的基础专利的授权。二是当基础专利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时候,就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基础专利周围抢先布置丛林专利,把自己的基础专利严密的保护起来,不给对手实施这种專利布局的机会。
專利布局其实并无太固定的格式与规则,基本原则是根据整个市场的专利状况、自身的专利状况包括财力、人力以及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规划。前述各种專利布局并未囊括所有类型,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各种基本的專利布局之间可以进行各种组合或变形,从而形成一个专利防护网。优质的专利防护网应该具有严密、有层次感且性能价格比优越的特点。所谓严密就是密不透风,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这不是说专利越多就越严密,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把握,对于技术研发方向的研判。否则,可能是一大堆专利,然而大部分属于垃圾专利之类,如同一群散兵游勇、一触即溃,那就起不到防护或遏制的作用;所谓有层次感就是要有战略纵深,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防护网,富有深度,是立体的而不是扁平的,需要将各种專利布局策略有效的组合起来;性能价格比优越其实非常能够体现智慧的,就是以同样的费用与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这无疑是非常考验人的智慧的。优秀的防护网应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防护自身的专利或非專利技術不受侵犯,二是能够成为攻击竞争对手的根据。这个网做得越好,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案例:以下案例摘录自《知乎:企業应该如何进行專利布局?——专利话题下的优秀答主林炮勤》
形成專利組合的一種方法是從項目全局出發,用一個圖表示就是:
这种布局的方式关注的是專利布局的全面性,从垂直方向上和布局广度上进行专利申请。
例如,Nest推出的第一款産品是溫控器,第二款産品是煙霧探測器。
从Nest的專利布局可以看出它们所采取的申请策略就是比较典型的项目全局式,具体布局如下:
最上層的人機交互類專利:包括了智能溫控器、探測器的外形設計和圖形界面設計。溫控器本身具備多種傳感功能,這其中包括對住所入住率(occupancy)的監測、對溫度和濕度的監測,還包括對紅外能量的監測(利用PIR傳感器判斷是否有人占據空間)和光線的監測(太陽光照射)等。在軟件上,設備提供了用戶友好的安裝引導界面和圖形化的用戶操作界面;在硬件上,智能溫控器包括了環形控制盤(旋轉操作)、觸摸式顯示屏(按壓操作)、以及菲涅爾蓋板(通過其擴大感測範圍)等。
中間層的數據處理類專利:包括了無線操作、分布式計算、雲端管理等。溫控器可實現分布式安裝並連接至服務器進行注冊,每一個溫控器都具備一定的計算處理能力,並可分配計算任務。對于探測器而言,雲端可進行安全判斷並發送危險提醒,探測器與探測器之間可以進行溝通(如房間裏的探測器會通知客廳的探測器去提醒主人:房間內感測到危險信號)。
最底層的後台智能算法類專利:通過各種先進且完善的算法,Nest能在和用戶不斷的交互中進行自我學習、訓練和改進,從而主動地爲用戶提供最優化的溫度調節環境。一方面,系統會對住所的環境進行熱力學模擬(這些數據可能來自于入住房間的網絡接入、用電量情況、郵政編碼位置的天氣預報等),從而提供全天24小時的預測;另一方面,系統會主動學習並適應用戶的環境需求。例如,用戶在星期一、星期二連續兩天在早上10點鍾出門上班,在星期三系統會自動調節早上10點鍾爲節能溫控模式。
由于从最底层到最上层,Nest都作了非常完备的專利布局,因此对于后来者而言,要避开Nest所构建的专利壁垒,就比较困难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