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科技、經信等部門對企業進行研發、成果轉化、資質認定等工作是有大量的資金扶持的,需要企業按照要求進行申報,而申報材料中就有一項關鍵的證明材料--專利證書;專利有兩個核心作用,一是用來證明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並産生了成果;二是用于證明企業技術成果的先進性。
所以,無論是需要企業具備專利才能申報的項目,還是項目完成後需要産出一定數量的專利,在專利申請前進行合理的布局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在企業服務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企業各項條件都比較符合項目申報或者自制認定的要求;但是卻經常由于專利問題而不得不放棄申報,專利問題主要集中在數量不足、對核心技術的支持作用不強、申請授權時間不匹配或者該專利直接獨立與企業實際生産經營以外沒辦法使用。
而根據與企業交流發現,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爲一來不重視專利申請;二來爲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專利,只注重數量;三是忽略了技術核心,用一些細枝末節的技術來進行專利申請。
專利布局要從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根據專利申請的目的,結合公司發展方向與核心産品和核心技術申請一定數量的專利(包括發明、新型、軟著等)
根據上文所述,我們申請專利的目的主要集中在申報項目、完成項目驗收、進行資質認定(比如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等;目的不同,對專利的數量、質量、獲得時間等要求不同。
用于申報項目的布局方式
要提前計劃好預計申報的項目,根據項目申報時間,提前准備好專利,一般發明專利授權時間18-3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時間在10-18個月左右,所以至少要提前1年甚至3年進行專利儲備。
根據擬申報的項目要求及選定的領域,按照公司的實際生産經營情況進行准備,比如擬申請重點新産品,那麽提前根據我們用來申報的産品的核心及相關技術進行專利申請,爲該産品匹配至少一項核心專利技術及多個相關的專利技術,形成一個專利組合;
其中核心專利最好是發明專利,輔以幾個實用新型專利;比如是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儲備專利,就需要嚴格把控授權時間及專利對主要産品的支持作用;所有的專利都要圍繞公司核心産品的相關生産技術進行專利布局。
控制好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比例,一個好的專利組合,核心專利是1項或者多項發明專利結合一定數量的實用新型專利;雖然使用新型專利稱爲小發明,但是由于國情問題,實用新型專很少能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所以在很多項目指標中都要求擁有發明專利。
由于專利申請到授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到需要使用的時候再申請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需要提前儲備,但是某些企業會疑惑,由于對政策不熟悉或者政策的多變,按照擬申報的項目來規劃會存在遺漏怎麽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根據公司發展方向提前進行專利儲備;如何做呢?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1)根據公司的目前的技術研發情況,對已産生或者即將産生的新技術進行歸結,發掘其中的專利申請點,並且要盡快完成專利申請;這些專利肯定是與技術研發和産品息息相關,保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並其也爲將來做好了技術儲備。
(2)根據戰略發展需要,公司戰略上要進軍一個新領域,技術研發工作要優先開展,首先要進行專利技術的檢索,避免重複研發和無效研發;然後在根據檢索的情況,選擇是進行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或者從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等進行轉移,一來是避免知識産權糾紛,二來是爲成果轉化提前儲備好專利。
這個方式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式,根據公司已有的技術和産品進行專利發掘;該工作的關鍵點就是要找到核心技術的關鍵點,使得産生的專利對技術和産品具有核心支持作用。
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産權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在本文中也暫時統一理解爲專利;我們可以將其分爲兩類:發明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爲I類,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爲II類專利;I類專利具有審查條件嚴格,授權時間較長的特點,但是其先進性、創造性是優于II類的。
綜上,企業提前進行專利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在申請各級政府對的扶持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然,做好專利布局僅僅是申請資助的一個方面,還有其它各個方面包括財務管理、研發管理、産品檢驗、成果評價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